本站天气数据实时更新,请加入收藏以便查看!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气象信息

解读《气象标准化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

时间:2012-04-19
  3月30日,中国气象局正式印发《气象标准化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  《规划》作为气象标准化的第一个五年规划,备受瞩目。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梅连学,详细解读该《规划》。

  

  以标准化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

  气象部门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部门,规范业务发展,引导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离不开标准化工作。同时,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也离不开该项工作。梅连学说,“加快气象标准化步伐,在专业技术领域形成配套标准和体系,要注重顶层设计,《规划》正是顶层设计的最好体现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《规划》总结、分析了气象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,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,明确了“部门主导、社会参与,需求牵引、应用为本,合理布局、突出重点,强化执行、注重实效”的基本原则。

  “我们针对气象工作的13个主要领域,分别设计了标准体系框架,征集并选了各体系对应的‘十二五’期间重点支持的标准项目清单,具有较强的系统性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”梅连学说,“《规划》的发布,对于行业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加深气象标准化作用及定位的理解、把握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任务、促进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”

  

  立足部门 面向行业

  “‘十二五’时期,我们将立足部门、面向行业,不断完善标准体系,增强气象标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,提高标准质量,促进标准与科技、业务的紧密结合,更好地发挥气象标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。”梅连学说。

  “十二五”时期,气象部门将加快重点领域的标准修订进程,完善气象标准体系,提升气象标准应用水平,加强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,加大气象标准宣传力度,加快标准化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,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。梅连学说,“围绕‘十二五’时期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目标,我们将重点完成这七项任务。同时,《规划》也对气象标准的数量、质量、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。”

  提到气象标准的应用,梅连学认为:“标准化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应用。我们将通过加强标准宣传,开展气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,对标准应用进行评估等措施,不断提升气象标准在业务、服务、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。”

  为了强化气象标准的科技支撑,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提出了“三个同步”,即标准研究与气象科研同步,标准制定与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同步,标准实施与气象科技成果业务化同步。 “制定好标准,科研要先行。每一项标准的背后,都有科技成果或者科研的支持。”梅连学说,按照“三个同步”的要求,气象部门在科研支撑标准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包括申报科研项目,加强部门合作。同时,注重梳理业务人员的科研成果,将成果应用到标准中,使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、推广的一种方式。

  与此同时,提升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,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。梅连学告诉记者:“我们要对标准的制做及修订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,加强标准应用的监督管理。”

  “希望到‘十二五’末期,能够基本解决标准缺失、质量不高的问题,初步形成机制健全、发展协调的工作局面,健全气象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。气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量能够分别达到70项和300项,气象标准对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支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”展望“十二五”气象标准化工作,梅连学如是说。

栏目热门